近年來,張家川縣胡川鎮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牢牢抓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這一主題,緊緊圍繞“隴東南民族團結進步鞏固區”聯創共建行動,合力推動全鎮民族團結進步事業邁上新臺階。

在胡川鎮王安村黨群服務中心,宣傳欄、樓道、辦公室擺滿了民族團結進步宣傳的各類展板和獎牌,從駐村干部到普通群眾,提起民族團結情,大家都有講不完的話語。
據胡川鎮紀委書記劉國平介紹,緊緊圍繞“隴東南民族團結進步鞏固區”聯創共建行動,胡川鎮充分發揮政策和區位優勢,結合全縣工業園區整體規劃,努力打造以工業示范園區—莊天二級公路“十里長廊”——倉下村“團結門、團結亭、團結林”為主要內容的民族團結示范基地,合力推動全鎮民族團結進步事業邁上新臺階。

在胡川鎮倉下村文化廣場,新栽植的綠化苗木與“團結亭”“思源井”相映成趣,儼然成為公路沿線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在這里,提起民族團結情,一眼泉的故事婦孺皆知。

據胡川鎮倉下村村主任楊國宏介紹,位于倉下村的思源泉,原來既是倉下回族群眾的飲用水源,也供給著旁邊清水縣王店村的漢族群眾飲水。多年來,兩個村的回漢群眾同飲一眼泉水,關系非常融洽、和諧。

一眼飲水泉,描繪出民族團結進步好愿景。團結是發展的基礎,只有勁往一處使,心往一起想,才能強化群眾的發展意識,提高群眾的致富本領,通過豐富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樹立新風尚、新觀念,如今的胡川鎮,成了“老有所養、壯有所為、少有所教、困有所濟、病有所醫、村有硬化路、家有自來水”的溫馨家園;貪h群眾正并肩共享著幸福、美好的生活,民族團結進步之花在這里美麗綻放。
(新聞來源:張家川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