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山縣融媒體中心4月28日訊(編輯 郭永強 李竹青)“這方才播種,那邊又開犁。燕子飛來了,銜來滿嘴泥!遍_春以來,武山縣洛門鎮迎“春”而動,群眾忙耕種,干部急充電,用“奮斗”歌唱春天的故事。

基礎設施再提升 蔬菜產業再增效
去年召開的縣第十五次黨代會提出了努力打造全省優質綠色農產品全產業鏈示范高地的目標。為了促進大南河流域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洛門鎮黨委、政府適時調整工作思路,積極探索產供銷一體化發展模式,在郭莊村新建蔬菜便民交易市場和分揀中心,同時打通蓼陽到文家寺8.2公里的產業路。依托大南河流域得天獨厚的氣候、土壤、水質等條件,“春萵筍+秋蒜苗”的種植模式已經成為了當地群眾收入的主要來源。

在文家寺村,一排排鱗次櫛比的鋼架大棚在金色的暖陽下格外耀眼。為徹底改善村集體經濟發展薄弱、村民經濟收入單一的現狀,文家寺村在鎮黨委、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結合本村蔬菜種植的優勢,繼續發展鋼架大棚,壯大村集體經濟產業。以蔬菜種植和草莓、陽光玫瑰采摘種植批發、零售為主,觀光旅游、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也將為文家寺村美麗鄉村建設和鄉村振興描繪出宏偉藍圖。

義務植樹掀高潮 觀摩學習促提升
利用春季造林有利時機,洛門鎮分批次組織全體干部到大柳樹村義務植樹點開展義務植樹活動。經過密切配合、團結協作,共計栽植側柏17000余株,綠化面積200余畝。義務植樹活動不僅建設了美麗家園,也彰顯了洛門鎮全體黨員干部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是一次增強黨員凝聚力的生動實踐。

為了學習經驗,促進工作,洛門鎮組織干部到龍臺、馬力、鴛鴦等鄉鎮考察觀摩美麗鄉村建設、人居環境整治等工作。每到一處,都仔細詢問美麗鄉村規劃、人居環境提升等工作情況,探討交流美麗鄉村建設的工作思路和經驗做法,實地感受兄弟鄉鎮在美麗鄉村建設等工作方面的成功經驗,積極查找自身的差距和不足。通過學習考察,開闊了視野,理清了思路,對照先進找準了差距和不足,為下一步全鎮更好開展美麗鄉村示范村創建等工作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學習指南、行動素材,增強了建設美麗鄉村、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動力和信心。

高質量推進環境整改 美了“面子”實了“里子”
為認真貫徹落實縣委農村工作會議暨春季農業生產工作現場推進會和全縣“一愛一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百日攻堅”馬力鎮現場會精神,洛門鎮啟動了“一愛一為”高質量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百日攻堅”六大行動。隨后,建立領導干部包片、科級干部包村、村組干部包區域制度,各片長、村書記要當好“施工隊長”,下足“繡花功夫”,廣泛發動全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整治工作,對照補植行道樹、拆除破舊墻、規范廣告牌、清除僵尸車、銷毀廢棄物、規整舊物件、打造小節點、新建停車場、暢通排水渠、樹立文明風等10個方面,精準施策,狠抓工作落實。

洛門鎮大柳樹村以人居環境整治為契機,大力宣揚 “耕讀傳家文風地,衛生成習模范村”的優良傳統,積極探索美麗鄉村建設新路子。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勤儉持家”“和諧鄰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民族團結”“新時代文明實踐”“忠孝傳家”等滿滿正能量的宣傳主題刻畫在墻上。通過“墻面文化”既扮靚了村莊,又起到了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傳播文明新風、普及生產生活常識的作用。

(新聞來源:武山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