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武山縣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安排部署,緊緊圍繞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落實、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時代新人、促進社會風尚向上向善的總體目標,緊扣“五項工作”任務,強化統籌推進,不斷探索創新,啟動理論孵化工程,設立村民議事廳,開展先進典型評選,打造特色品牌項目,強化志愿服務隊伍建設,建立健全一把手述職評議、聯席會議、包抓聯系、月報統計、季度通報等工作機制,積極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著力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武山模式”。

一是實施理論孵化工程,拓寬理論傳播新渠道。緊緊圍繞傳播黨的創新理論首要任務,整合優質資源,拓展有效途徑,積極探索實施理論宣講孵化工程,通過孵化“裂變效應”,培育打造群眾身邊的理論宣講隊伍。成立青年志愿宣講工作室,按照“愛宣講、懂政策、有特長”原則,首批聘請60余名武山籍在校優秀大學生擔任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青年志愿宣講員,與縣內優秀青年干部、紅領巾巡講員一同構建青年志愿宣講隊伍。成立百姓名嘴志愿宣講團,從黨員干部、百佳模范、先進人物、鄉賢能人、“五老人員”、鄉土文藝愛好者及產業致富帶頭人、民營企業開拓人、回鄉創業成功人當中挖掘一批有特長的百姓名嘴,在宣講形式、內容、方式等方面“孵化”,用老百姓聽得懂的話,說老百姓關心的事,講老百姓愿意聽的理,讓理論宣講更接地氣、更有活力、更有溫度。結合實際打造“線上+線下”宣講渠道,線下打造“專家課堂”“百姓講堂”“庭院課堂”“田間課堂”“紅色課堂”,線上開展“新時代文明播報”“網絡課堂”“掌上課堂”等,做到宣講互動的“無縫銜接”,積極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二是設立“村民議事廳”,探索基層德治新途徑。著眼“察民情、解民憂,議村務、樹新風”,整合利用村級協商議事室、綜治中心等資源平臺,在洛門郭臺、灘歌王磨、榆盤蘇家、高樓八營等村先行先試,依托各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設立村民議事廳。采取民主推薦和個人自薦結合的方式,推選為人公道、責任心強、有威望的熱心人擔任“村民議事廳”理事,貫通百姓“點單”、實踐站“派單”、志愿者“接單”、群眾“評單”的志愿服務模式。建立健全村民議事代表、議定事項公開、資料歸檔等協商和約束機制,堅持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做到常規事項“一月一議”定期議,急辦事項“一事一議”隨時議。定期召開理事會議,民主協商重要事項,征求意見建議,研究文明實踐活動重點和方向,切實提升文明實踐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按照“有事好商量、有事多商量、有事會商量”的原則,充分發揚民主,有效暢通對話渠道,廣泛聽取意見,做到人人能議事、敢議事、會議事,真正實現共建、共治、共享的目標,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奠定堅實的群眾基礎。

三是聚焦先進表彰評選,樹立典型引領新風尚。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開展各類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典型評選表彰,精心組織、廣泛動員、層層篩選,通過會議評審、黨組(黨委)推薦,征求相關部門單位意見建議,并組織縣文明委成員單位會議進行測評等程序,最終確定了“百佳模范”(十佳志愿服務組織、十佳文明家庭、十佳防疫先進集體、十佳勞務輸轉組織、十佳武山好人、十佳新時代好少年、十佳鄉村干部、十佳雙擁模范、十佳蔬菜銷售經紀人、十佳文化文藝工作者)10類100人(個)。不斷健全完善縣、鄉、村三級評選機制,各鄉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評選表彰各類先進典型1500多名,3人被評為一季度“天水好人”,申報“新時代天水好少年”4人、成功創建市級“文明單位”3個、市級文明鄉鎮1個、市級“文明村”5個、市級文明校園6所,同時,積極開展省級文明單位測評和第十八批縣級精神文明先進集體,文明校園創建工作,對8個縣級文明單位、33個縣級文明校園、2個縣級文明社區進行測評驗收,在全縣營造見賢思齊的濃厚氛圍。

四是培優特色項目品牌,激發志愿服務新活力。全面推進志愿服務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制定《2022年武山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計劃》,堅持把解決民生“關鍵小事”作為服務群眾“頭等大事”,按照“切口小、發力準、效果好”的要求,精心策劃5個方面63個特色志愿服務項目,各級志愿服務隊緊緊圍繞“五項工作”廣泛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特別是結合城鄉共治“六大行動”,圍繞群眾最難、最急、最愁、最盼的問題,精心策劃實施“一愛一為”志愿服務行動,常態化推進宣傳宣講、教育引導、文化體育、科技科普、衛生健康、法治宣傳、新風培育及“三包三好”、城鄉環境清潔、人居環境提升、鄉村公路整治等11項志愿服務活動。舉辦“弘揚雷鋒精神·聚力文明實踐·共享美好生活”武山縣“一愛一為”3·5學雷鋒主題志愿服務活動,扎實開展學雷鋒和“我們的節日”志愿服務活動300多場(次),發布“一愛一為”志愿服務行動和文明實踐相關稿件142條。

五是壯大志愿服務隊伍,助推文明實踐新作為。按照“總隊+支隊+小分隊”模式,各鄉鎮、村(社區)及學校均組建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構建以縣、鄉(鎮)、村(社區)“三級書記”領導機制和組織架構,登記志愿者1.37萬人,形成了以中心志愿服務總隊為統領、專項志愿服務隊為支撐,所(站)志愿服務分隊為主力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體系。持續加強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隊伍建設,嚴格落實13%的志愿者注冊率的要求,積極吸納更多力量充實到志愿服務隊伍中,充分整合現有志愿服務工作力量,在全縣選聘80名志愿者組建講解員志愿服務隊和禮儀志愿服務隊,全面提升志愿服務隊伍的專業化水平。同時,各級新時代志愿服務隊持續廣泛開展面對面政策宣講、矛盾糾紛排查化解、關心照料特殊困難群眾等志愿服務活動。緊盯全縣產業發展,圍繞基層群眾需要,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宣傳30余次,健康咨詢和健康義診活動各20次,開展送福送春聯進萬家、春節非遺展演共30多場次。特別是疫情防控期間,全縣各級支志愿服務隊配合各鄉鎮、各社區開展進出人員登記、小區消殺、人員管控、政策宣傳、生活物資配送、心理咨詢疏導等工作,合力構筑了疫情防控的牢固防線。
(新聞來源:武山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