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紅堡鎮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中央和省市縣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圍繞全縣“六大特色產業板塊”的總體部署,突出“一廊一域一帶一區一中心”建設(小泉峽生態長廊全流域治理、白駝河流域設施蔬菜建設、劉坪梁—太坪梁干鮮果及中藥材產業帶提質增效、紅堡工業園區重大項目保障、小城鎮建設開發這一中心),按照“53142”產業發展思路(“5”即每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不低于5萬畝,“3”即“十四五”期間設施蔬菜大棚規模突破3千座,“1”即發展壯大中藥材產業1萬畝,“4”即干鮮果園提質增效4萬畝,“2”即畜牧養殖年均出欄2萬頭),開足馬力、只爭朝夕,全面構建農業產業、生產、經營三大體系,春耕農業生產實現了“開門紅”。

在紅堡鎮西城村,新建的169座高標準設施大棚拔地而起,創新“土地流轉+項目投資+能人大戶”模式,建成“萬壽菊育苗+西紅柿”基地40畝,羊肚菌生產基地2處30畝,“西紅柿+草莓”基地30畝,設施大棚實現“種無空棚”。
為積極融入全縣康養及大健康產業大局,紅堡村1141.58萬株萬壽菊苗種在溫暖的設施大棚中生根發牙,5189畝萬壽菊預留地覆滿地膜閃著粼粼波光,1000畝洋姜在白駝河北岸破土而出,1250畝連翹開著黃燦燦小花,點綴著這片希望的田野。

在劉坪梁,230畝高接換優讓老樹發“新芽”,20畝大樹移栽讓枝葉不“糾纏”,900畝粉刷涂白讓樹干穿“白裙”,1000畝旋耕擴盤讓樹根深“呼吸”,劉坪梁核桃園不僅是一片產業地,更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堅定不移走標準化、規;、園區化發展之路,占地4000多平方米的杜川村標準化養殖場建設項目真在有條不紊施工,2座羊圈、1座產房主體已基本完工,技術服務室、草料棚和堆糞棚相繼竣工,四月底可交付使用,良種羊養殖規?蛇_到800多只。

除此之外,紅堡鎮以白駝河路域整治為抓手,全面吹響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百日攻堅”行動號角,調動挖機8臺、鏟車4臺、翻斗車16輛,組織勞力1200余人次,修剪行道樹880棵,清理排水渠3200米,整修綠化帶3600平方米,清理滑坡土方4000立方米,高標準打造出桐溫路11公里“暢、潔、綠、美、安”的路域環境。(圖/文清水融媒記者 王衛東 王丹 宋斌 實習記者 黃瑋 )
(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