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打贏脫貧攻堅戰,到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天津市津南區和秦安縣一直在探索一條綜合發展的新路子新模式。津南區會同秦安縣,充分發揮東西部協作幫扶資金撬動作用,大力發展當地特色產業助農增收,大力開展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持續壯大村集體經濟,基礎設施逐步完善,東西部協作取得豐碩的成果,共同會就了鄉村振興的多彩畫卷。

因地制宜、積極作為,花椒產業園助農增收。
王窯鎮花椒產業園位于秦安縣王窯鎮呂山村,處于萬畝優質花椒標準化示范基地中心地帶,產業園依托天津市津南區援建項目資金建設而成,設有花椒交易區以及物流、倉儲等配套服務設施,總投資約450萬元。2020年投入天津市東西部協作財政援助資金100萬元,建成呂山花椒加工扶貧車間一處;2021年繼續投入天津市東西部協作財政援助資金350萬元,新建商務中心187.2㎡,材料棚720㎡,庫房677.8㎡。
產業園已經投入使用并初見成效,有效解決了王窯鎮花椒產業基礎設施薄弱、深加工項目不足、銷售困難等難題,進一步拓寬花椒銷售渠道,延伸花椒產業鏈,形成產供銷、深加工一體化的發展格局,切實增強花椒品牌的市場競爭力,對花椒特色產業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帶動引領作用,同時,壯大村集體經濟發展,吸納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促進農民增收,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科學規劃、分步實施,示范村建設初顯成效。
王窯鎮劉窯村位于秦安縣西北部,是縣里原來的深度貧困村之一,也是津南援建東西部協作示范村。目前劉窯村示范建設已初顯成效。一是規劃先行,分步實施。依托獨具特色的黃土高原村落景觀,結合劉窯良好的生態本底,產業優勢,委托西南交大設計研究院對全村整體進行了規劃,分年度逐步實施。規劃尊重本地特色,群眾意愿,圍繞產業、生態、文化、人才、組織振興,打造“村在林中,人在景中”,“質樸人居,魅力劉窯”。二是環境整治,提檔升級。堅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入細入微、以點帶面,著力推進“戶廁改造”、“四好農村路”、“綠化美化亮化硬化”等工程,對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建成村組路6條10.5公里,硬化小巷道5.7萬平方米,實現全覆蓋,修建排水渠850米,安裝太陽能路燈50盞,栽植花卉苗木2.6萬余株,開挖產業路3條4.7公里,修繕殘垣斷壁1200米,配備垃圾清運車1輛,大垃圾桶30個,配發戶內垃圾分類箱184個,村莊面貌明顯提升。三是創新載體,激發動力。以窯洞為設計風格,建成以“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為主題的黨性錘煉基地和主題教育基地,以劉窯村這一大西北貧困山區典型村為縮影,使來參觀的干部職工、群眾、學生感受劉窯村的發展變遷,懷念那段從一清二白到步入小康的艱苦奮斗史,如今百姓站穩小康,奮戰鄉村振興,繼續發揚艱苦奮斗的作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奮進,F已完成項目一期建設,建成“鄉村記憶體驗館、民俗文化展示館、助農直播帶貨館、津南援建展示館、秦安精神展示館、主題學習教育館”6個館,分別賦予體驗、展示、參與、學習等功能,完成了館外必要的附屬工程。四是有效治理,促進和諧。推動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加快提升基層治理水平,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通過選優配強兩委班子、干部隊伍進一步優化,創新意識進一步增強,為群眾辦事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構建一張網絡,落實四項制度,以村兩委、村民小組長、巷長、戶長構建一張網絡,“群眾說事會”議事制度、落實村規民約、劉窯村人居環境整治包組包巷包戶責任制度、五星級文明戶評選制度。同步發揮村民委員會、村務監督委員會、紅白理事會、村民調節委員會、鄉賢、婦聯等的積極作用,同時注重群眾說事會召開的質量,切實解決群眾關注的焦點、難點問題。

下一步,津南區和秦安縣將繼續打造王窯鎮這一亮點工程,牢牢把握東西部協作這一大好機遇,大力推進幫扶政策和資金的落地實施,用活用好幫扶資金,嚴把嚴控項目建設質量,確保每一分幫扶資金都用在刀刃上,充分發揮花椒產業園和劉窯村示范建設的助農增收、示范帶動等作用,深挖鄉村潛力,盤活鄉村資源,緊抓富民產業,接續大力開展鄉村振興。
(新聞來源:秦安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